約莫是去年十一月底的事了,偶然的假期便難得回高雄一趟,會了許多朋友,因此禮拜一索性再多放教授一天假,回到母校小港高中去探望以前的老師們。於是見了久違的彬穎老師,以及欣樺的媽媽阿卿嫂,最後當然也得去探望一下高中三年的導師金華。

  跟金華聊了一些近況,也聊了一些豐收老師的狀況,聊著聊著,便到了她該去上課的時候了,於是她突然跟我說,她班上的學生現在也正好高三,已經進入了學測的最後衝刺階段了,所以問我要不要去他們班上大概講述一下該如何準備學測之類的問題?

  自己現在已經不是什麼怕生的人,一天到晚跑活動早就把臉皮都練得厚出繭來了,所以也不至於推三阻四扭扭捏捏,但是這個提議卻讓我感覺到一陣強烈的心虛:「一個正在讀大學的學長特地翹課回來教你們怎麼考大學」這是什麼樣的邏輯?但後來還是硬著頭皮厚顏無恥地上去洋洋灑灑地講了大約半個小時,聽說效果也還不錯。

        ※        ※

  台師大總算是間還稱得上不錯的學校,在小港高中更是如此。但我並不是以一種「衣錦還鄉」的姿態去跟學弟妹們說:「你們只要如何如何,就能考上理想的學校」。畢竟心裡清楚得很,現在自己在大學裡的表現是怎麼樣的一蹋糊塗,當年「小港高中的驚嘆」,如今也已經變為「師大國文的米蟲」了。反觀從前一時考差的同學,雖然現在讀的是分數上較低的學校,但如今他們付出的努力與成績也奮發地讓我無限汗顏。自己不過是大池裡最小的一尾魚,空為牛後,反而不如那些真正有能力的雞首。


  所以我要講的其實是「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只要有決心,你還有極大的可能性,只要不放棄,絕對可以掌握住自己想要的未來」之類的啟示。雖然老掉牙,但是高三的我可是真的曾經身體力行過。

  剛剛之所以自稱為「小港高中的驚嘆」,除了是套用布袋戲角色的稱號之外,某種程度上也是其來有自的。小弟不才,高中其實成績算不上很好,高一高二都忙著瞎混,段考排名都浮動在十幾二十名,勉強算是中下程度罷了。猶記得當時計算出高一高二的校排名,文組兩百三十幾個人,自己排到個「一百八十六」的名次,在台下還怕撕不到志願而惶恐半天。

  可是後來高三那一年,因為意識到了自己此刻正站在生命中一個極重要的轉捩點,也覺得自己必須要考一間公立的學校,原因無它,就只是單純為了幫家裡省下學費的負擔。當時的自己對未來有很大的憧憬,彷彿只要考上「好」的學校,就會擁有一段「好」的人生。雖然如今看來並非如此,但那時的自己是覺得八九不離十的,也因此下定決心,為了追求自己的目標而夙夜匪懈。

  當時自己的努力真的只能用「卯起來」來形容。每天放學之後趁著晚自習的時間花兩個小時背英文,回家後兵不解甲,直奔麥當勞繼續與數學社會奮戰,常常在半夜一兩點甚至兩三點才回到家。每天騎車從東港到小港來回一個小時的時間也沒閒著,把一些難背的單字抄下來,握在手裡,停紅燈就拿出來看看,邊騎車就邊在腦海中複頌,如此行之有恆,英文果然突飛猛進。原本每次都跟別人搶倒數第一名的爐主,到最後學測也有令人非常滿意的成績。

  匪類如我,最後考出來的分數著實是令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嚇一大跳的,因此倒還勉強可以算是個「驚嘆」。不過逝者逝矣,老提當年勇,也不過徒顯今昔對比,令人不勝唏噓,有礙身心健康…

        ※        ※

  然而當時這種專精的狀態,對於身心都是一種極大的消耗,當時支撐著我的,無非就是一種「希望握住想要的未來」的信念。而給予我這一股信念以及不斷鼓勵我、幫助我的,無非正是金華與豐收兩位老師。因此他們對於我而言,絕對是生命中極為重要的貴人、恩人。

  只是當我在台上不斷地訴說著要如何有決心,該怎麼不放棄的時候,我突然有一種感覺,這一番話不只是說給台下數十雙懵懂的眼睛,同時自己的心裡好像也被什麼觸動了。

  我不能再等待,互相依賴只是傷害。
  時間不會等,我不能害怕,
  我只能一直往前走…

  我不能再等待,沒有承諾哪有未來?
  有一片天空,畫面太生動,
  我只能一直往前走…

          --陳奕迅《不能再等待》

  三年前,這首歌不斷激勵著那個努力不懈的我。這首歌告訴他,你不能再等待,依賴著眼前的安逸對你而言只是種傷害,時間不會等你,你只能一直往前走。你不能再等待,不對自己許下承諾,沒有決心怎麼會有未來?你的前方有一片你想要的天空,畫面是如此生動,你必須一直往前走…

  如果你看到我現在這個樣子,是不是應該會笑我?還是會難過?我有點害怕面對,卻又好懷念三年前那個我…

        ※        ※

  從台下那一雙雙懵懂的眼睛裡,我看見他們對未來大學美麗生活的憧憬。彷彿努力念書考上大學後,在那裡等著你的,會是一堆專業的課程、一群投緣的朋友、一個熱血的社團、一段美好的戀情。那時的我們似乎也或多或少是這樣相信的。

  但是他們不會知道,更多的時候,大學生活流動的速度快得他們無法想像,跟國小國中高中群居的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樣。每個人的人際觀都開始築起一道無形的牆,你未必有足夠的時間和力氣去打破。與他人產生誤解的機會太多,但是讓他人瞭解你的機會卻太少。大家急著去上下一堂課、大家急著回家回寢室做他們的事,沒有一個固定的教室和一段固定的時間可以讓你們磨合、讓你們互相瞭解。於是我們變得習慣冷漠,除了幾個真正難得的死黨之外,更多的是只建立在打招呼上的朋友。

  台下這些急於長大、急於追求的孩子,都還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到達了你們現在想到達的地方之後,卻反而回頭羨慕著渴望著你們現在正身處的時空。我多麼想告訴你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當下這個美好而單純的時刻,但是你們不會的。正如我們也不懂得珍惜這個自由而又充實的現在。「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或許我們絕大多數時候都活在這樣的人生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09222222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