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開某個會議的時候,由於精神不是很好,所以席間的話跟意見並不多,反應總是稍稍慢一拍,發言也不甚積極。每當出現一些覺得不太理想的提議時,雖覺得不妥,但若還過得去,也就不多說些什麼。然而總會有些有識之士提出與我所見略同的看法,往往令眾人恍然大悟,欣然同意。儘管我表面上不動聲色,但卻在心裡默默地按了個「讚!」即使自己剛剛根本沒提出反駁,還是會不禁想:「這不就跟我剛剛想的不謀而合嗎?」

  事後我也發現這種行為其實有點類似所謂的放馬後炮,也就是所謂的事後諸葛--該說的時候你不說,事情發生了以後才在那邊說「我早就知道…」這種鬼話。所以今天開會的態度是必須檢討的。

  而今天去上個人投資理財的時候,教授朱文增也說了一個故事:

  「哥倫布完成了發現新大陸的創舉回國之後,被人們視為英雄,並為他舉辦一個盛大的歡迎宴會。然而在宴會上,有個對哥倫布十分眼紅的人忽然高聲說道:『你只是運氣好罷了,如果給我一支船隊一直往西邊走,我也可以有同樣的發現,這種事情誰都會嘛!』

  哥倫布聽了之後並不生氣,反而拿起一顆雞蛋,問在場的所有人:『你們有人可以把這顆雞蛋立起來嗎?』

  眾人不明所以,卻也跟著做了。試了一陣之後,卻都沒有人可以把雞蛋立起來,只是茫然地看著哥倫布。此時哥倫布把雞蛋輕輕一敲,並不敲破,只是在雞蛋上敲出一個小凹槽,便輕易地把雞蛋立了起
來。

  而剛剛批評哥倫布的那個人又說了:『這算什麼?你剛剛又沒有說可以把蛋敲破,那如果這樣我也會啊。』

  這時哥倫布才終於看著那個人,對他說:『我跟你的差別,就在於我敢做,你不敢做而已!』」


        ※        ※

  回到昨天的事件,我想,事後諸葛跟那些敢於提出意見的人,差別並不在於見識的淺薄高深,而在於勇氣的有無。在你考慮再三、搖擺不定的時候,人家敢講、你不敢講,或者沒人講、你想到了卻不敢講,因為怕承擔失敗的責任,那麼成功的榮耀自然也不會算在你頭上。

  同理,對於領導人或負責人,最大的考驗就在於,你如何去堅持一些正確的、卻又不被他人所諒解的政策?你是選擇乾脆順應民意,去執行你並不同意的決策?或是在違抗眾議的逆風環境之下,一面相信你所堅持的,去把這件事完成?但若你相信的其實是錯的呢?這是何等沉重的壓力?

  如這幾天吵得沸沸湯湯的法務部長堅持不執行死刑的事件,姑且不論他的立場對錯,但那種為萬人敵的壓力,我想終究不是好受的…

  嗯…嗯?不過怎麼會扯到這裡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09222222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